下面这篇文章,是我当年写下的“家”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。与前两篇相比,不仅写作的角度变了,风格也从感性转为理性。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是次要的,我想向读者传递的信号有两个:
一是写文章要多琢磨,选取不同的角度。就像我写的这3篇文章,都紧扣一个“家”字,但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”。尤其是第三篇,角度比较特别,今天看来与我独创的“会意写作法”颇有渊源。
二是要多写多练,抒情的文章要写,说理的文章也要写。琢磨重在练“思”,写作重在练“笔”。写得多了,你就能在描写、叙事、抒情、议论、说明之间自由切换,你的文章就会变得丰富多彩。
汉字确实是世界上最神奇的文字,单单从与“家”形意相关的几组字中就可见一斑。
我觉得,从造字的历史来看,至少有两个比“家”先出现、并与其形意相近的字:
第一个是“穴”字。这是一个象形字,指的是有入口的居所。远古的时候,人类以巢穴为家。一个人只要有了相对固定的遮风蔽雨之所,也就有了家。这应该是家的起源。
第二个是“窝”字。这是一个形声字,从“穴”,“呙”声。“呙”是炉灶的象形。这表明随着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,对家的要求也有所提高,不仅要有遮风蔽雨之所,还要有炉灶以事炊烟。用火煮食,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
继“穴”和“窝”之后,出现了“家”字。“家”是个会意字,上面的宝盖头是房子,下面的“豕”指猪。“家”字的出现,意味着人类对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更高的追求,除了拥有房子,还要饲养禽畜以积累财富,这表明了畜牧业的发展。
继“家”之后出现了“宅”字。分层错室为“宅”,这标志着楼房的出现,说明人类的建筑水平在提高,生活追求也在提高。
再往后,出现了“富”和“福”这两个会意字。有房有田为富,有吃有穿为福(“福”本从“衣”部,因古人认为“福无双至”,故删去一点)。
从“穴—窝—家—宅—富”,反映了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,是历史前进脚步的缩影。
我们再进一步探讨与“家”相关的另一组会意字:宁、安、宗。
“宁”,宝盖头下一个“丁”字。丁为男孩,意为家中有子则宁。这可能包含两层含义;一是反映了古人重男轻女的思想;二是表明家有男丁可以捍卫安全,保一家乃至一方安宁。
“安”,宝盖头下一个“女”字,意为女人入室为安。这同样有两层含义:一是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,生活中充满着危险和不安定因素,只有在房子里才有安全感;二是娶妻进家之后,才能过上安稳的生活。
“宗”,宝盖头下一个“示”字,意为展示先人遗物的房子,即宗庙、祖庙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传统习俗。
与“家”字相关的第三组字是“寒”“灾”“宝”“宴”。
“寒”是一个象形字,居处漏风漏雨为寒。“灾”为会意字,室中着火为灾。“宝”也是会意字,镇室之玉为宝。“宴”同样是会意字,表明在重要的日子里,由妇女操持家中的餐聚,可能与嫁娶活动有关。这是人类生活的生动写照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“宿”字。“宿”为会意字,百人同在一个屋檐下,意为多人共居。多人共居处为“宿”(宿舍)不为“家”。古人连这样细微的差别都考虑到了,这让我们不能不惊叹于造字者的智慧。(1016字,写于2002年10月)
来源:三好公文课